「欸欸,我這次拿了5個+,你勒?」
「差你一點,我拿了三個。」
要說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候,莫過於國中時期,成績墊底、就算再怎麼努力連最自豪的數學也無法達到前段班的水準。
「你看你,考這甚麼分數!都不認真讀書才會這樣啦。」「這次又考幾分?不及格!欸你看看他啦,這張都可以考不及格,哈哈哈……」
在無止盡的責備與嘲笑中,我開始用電玩、小說麻醉自己的生活,被困在學業壓力與逃避心理形成的漩渦中載浮載沉。
直到國三會考成績放榜,我拿著自認不錯的成績要和同學分享,卻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根本不是得到了幾A幾B,而是在5A的基礎下拿到了幾個+。
身在同一個班級,我甚至連與他們一同討論的資格都沒有,這一刻,我徹底的否定掉了自己的學習能力,開始自暴自棄、荒廢學業。
「欸你知道這題怎麼算嗎?大學生救一下我們可憐統測生啦。」「甚麼很爛?靠!你的統測成績在我們系上穩定前三絕對不是問題好不好,數學成績可以把全班吊起來打的那種欸。」
上了大學,仗著對數學的熱愛與堅持留下的基礎,我在朋友的請求下幫他們補強了一年的數學,在重新複習與教學的過程中,我逐漸重拾學習上的信心。
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糟糕,也因為六年的學渣經歷讓我更有耐心去重複演練解題的步驟、更容易找到他們不理解的問題癥結點並加強。
在他們統測考完後,我除了吃到一頓免費的屋馬外,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自己對於教學的熱誠,也在確立了「當老師」這一志向後對生活與未來不再迷惘。
國中三年的失敗轉化為我對於教學的耐心與動力,如果能為這段失敗打個分數,我會把上天打的0分劃掉,給當時的自己打上一個大大的100分。